校服是校園文化建設重要一環
  首先,我們的大多數學校對校服的認識,還停留在功能的意義上,比如“校服的作用是統一學生著裝”。在這樣的認識水平下,就會形成只要統一就好了的心態,甚至為了方便,運動服裝成了學生身份識別的標誌。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校園服飾就不能提升到一個美育的高度,更不能提升到一個文化的高度上。
  其次,從家長的觀念來說,情況如出一轍,很多家長甚至會片面地認為,孩子講究穿得美觀,常常就跟早戀等聯繫起來;也有家長會片面地認為,學生處於一種生長髮育期,身高變化快,沒有必要過於講究合體、美觀。
  最後是市場層面的因素。由於多方觀念的制約,服飾高端企業主動進入校服市場的動機不足、願望不足,以致我們今天的校服市場,客觀上是一個高度分散的,低設計、低技術、低價格的不正常市場。
  事實上,如果我們從理念上,把校服定位在改變學生的氣質,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改變學校的視覺識別效果,甚至從推動學校文化建設的高度,來主動地選擇適合學校教育文化特色的校園服飾,來推動實現學校的教育理念這樣的一種高度;從教育行政層面,能夠真正做到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去做,發揮好學生和家長的自主選擇性,教育行政做好監管角色,那麼中國的校園服飾“棄醜達美”,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優質的校服是美的教育
  對一個學生來說,校服理應承載其非常重要的浸潤、熏陶、禮儀、塑造的功能。青少年時期正處於形成審美意識的關鍵時期,我們大部分學校沒有意識到教育不僅要“由內而外”,很多時候更要“由外而內”,從學生的“知覺美”出發,喚醒美的意識,變化學生氣質。而我們今天的絕大多數學生,即便有美的追求和意識,卻始終沒有美的修養與訓練,其實也已經喪失了選擇真正什麼是美的能力。
  以伊頓品牌校服為例,十年前的今天,我們開始關註這個問題。那一年我在美國紐約,考察了French Toast、Long Street等美國優秀的校服企業,知道了中國的校服設計與世界的差距。
  我們認識到,一所學校的校園服飾,不僅關係著學生的穿著、風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學生的氣質、修養、行為、舉止的塑造。一個學生穿著優美、合體的學院風格的校園服飾,他怎能不在乎學校的環境,註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呢?再進一步,一個學生連環境中一絲一毫的灰塵都不能容忍,又怎麼能容忍心靈上的塵八裕庋逃謀嘸示捅環糯螅賴淖非缶筒歡涎由臁R惶資鄙小⒚覽觥⒌錳宓男7枰褰嗟幕肪忱雌ヅ洌褰嗟幕肪承枰籃玫男牧槔湊樟希庹敲賴乃茉臁�
  做中國校服變革的先行者
  我們試圖推動一次中國校園服飾的變革,形成一套中國校服最優化的解決方案,通過這些年的實踐,應該說,我們實現了這一個規劃目標。伊頓紀德品牌已經成為校園服飾領域的領導品牌。我們五年來已經在全國26個省(含直轄市)近100個城市的1100所學校都推進了校園服飾的變革。
  我想,好的校服設計,它既要銜接百年中國校園服飾的經典款式,同時也要接軌當前國際理念與水平。
  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首先進行持續的歷史與全球搜索,積累與研究跨時空的校園服飾、學院裝的設計精髓,納入到學校校服設計方案的打造中去。對於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設計標準是打造學生群體青少年時代最美的學院服飾,甚至成為青少年時期的學生髮自內心喜歡的學院時尚,而不僅僅是校服。
  在向學校進行款式推介的過程中,伊頓強調公開、民主的討論機制,甚至強調由學生參與其中,提出學生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校服方案。我們經常採取學生和家長聽證會的形式,就服裝的款式、價格、質量等各方面,充分聽取學生和家長的需求,非常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我們提出“要將校園服飾的選擇權交還給學生自己”。
  對於校服本身的定位上,伊頓品牌除了對服裝設計本身的追求以外,對質量的控制標準以國際性的視野堅持執行獨特而嚴格的三重質量標準保障體系:有自身優秀、資深的質檢(QC)團隊,有國家層面的國標檢測體系,更有採取國際標準的SGS獨立“飛行”檢測系統,來確保每一件校服的質量達到優質標準。
  因為我們深知,校服雖小,卻關乎一個民族的習慣與氣質。
  (陳忠,《優教育》主編,伊頓紀德品牌創始人)  (原標題:“喚醒美 知覺美”變化學生氣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m54nmws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